双龙镇汪坟小学校长许相珍:用大山一样的情怀做好山村教育引路人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宛风汉韵

亚里士多德说:“教育的根是苦涩的,但其果实是香甜的。”教育是一种良心活儿,尤其是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更需要我们用大山一样的情怀,注重师德建设,提高自身修养,在教学中用一双慧眼、一颗慧心,一种矢志去找寻、耕耘、培育,用岁月可鉴的付出,做好山村教育引路人。

一双慧眼.赏识

与城镇孩子相比,农村孩子的成长环境更艰苦,最缺少的就是关注,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教师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监护人。我们不仅负责他们的学习,还要负责教他们做人。

还记得第一天站在汪坟小学的讲台上,看到一双双眼睛中的纯洁、信任和渴求,那是一种责任,一份被信任的温暖,一种被托付的担当。从那一天起我立志用一双慧眼,一颗爱心陪伴孩子们的成长。

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是有优点的,挖掘出来,然后赏识它,不仅是家长的义务,更是为师者的责任。

班里一名叫杜一博的男生,自由散漫行为放纵,字写得“龙飞凤舞”难以辨认,谎话张开口来就说,颇令各科老师头疼。他在一次作文中写到冬至在学校包饺子吃饺子的快乐,其中隐隐透露出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让我不禁眼前一亮,原来这孩子骨子里并不坏!于是我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他。夸他作文写得不错,有天分,帮他修改后在作文指导报投了稿。轻易得不到肯定的孩子那天显得格外兴奋,整节课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在我的鼓励下,他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眼睛炯炯有神了,腰杆挺得直直的。他还主动写文章给我看,杜一博同学的变化真地令我刮目相看,这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心: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

一颗慧心.斗智

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在教学中不仅靠学识,还要以智取胜。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比较多,监护人主要是爷爷和奶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好的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习惯养成也就可想而知。提起这帮“熊孩子”我头都大了,他们歪门邪道、坏点子极多,随机招数让人防不胜防;论口才,他们个个巧舌如簧,没理也会辩三分,怎么说他们都振振有词。

去班里上课,随时随地需要动用浑身解数来应付熊孩子们抛过来的各种不是问题的问题。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任凭你声嘶力竭嗓子喊哑,他们那里往往还是“我自岿然不动”,不仅不专心听讲还想着法逗你气你,用“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来形容教他们的感受是最准确不过的了。精心准备的课没几个人听,作业也交不上几份,满腔的热情每每被兜头一盆冷水,泼个透心凉。

可是我知道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一个教师来说只是微乎其微的损失,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不能轻易放弃,对他们用心更要用智。

于是我们师生共同制定课堂公约,违者自愿受罚。当学生犯了错误将责任推卸给别人时,我罚他打扫教室一周;当学生课上睡觉不认真听讲时,我罚他抄写作文三篇;当学生背后拉帮结派挑起事端时,我罚他们停课劳动直至事件平息……

当然无论什么样的技巧都源于爱,一年来我用心做事,用爱铺路,用智践行,如今已轻车熟路,驾驭自如。

一种矢志.不渝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竹的信念。“面向全体,关注每个人”是教育之首要,也是师德的核心。

前一阵一向还算顺溜的王文涛同学突然在课堂上撒泼,上课铃响他还在扭头说话,被制止后强词夺理,故意制造声响干扰我的讲课,我的火气腾一下上来了,摔了他的课本,呵斥他不听讲马上出去。谁知这小子变本加厉,用一种桀骜不驯的眼神瞪着我,并故意狠狠地摔了一下自己的课本。教师的尊严底线被挑战了,无能的我却感觉束手无策;他的眼神和举动就像一盆冰水倒在了我的心头,爱恨交织却无计可施。

事后深刻反思自己的做法确实也有不当之处,另外也得知了他家里发生的一些变故,情绪难免受影响,学不进去也是有情可原的。后来我主动把他招呼办公室里,先安慰后开导,师生倾心长谈,终是感动、温暖了孩子,眼神里写满羞涩和愧意,后来崔同学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

矢志不渝,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用真爱和深情感化学生,他们回报我更多更深更真的爱。师生之间有了浓浓的情感来维系,再大的问题也影响不了教学秩序,教育得以顺畅自然地展开,效果也是相当的好。

 

秋去冬来到春暖花开,一年来,我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亦师亦友的教学生涯让我越发热爱我的职业,因着这份热爱我将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道德修养。

每当放学学生甜甜的朝我喊“老师再见”时;家长及村民们们感谢的话语……点点滴滴收获的都是感动,这些无一不是对我教学工作的肯定,更加笃定了我要做最美山村教师的信念。

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用大山一样的情怀,带好每一个学生,过好每一天,上好每一节课,做好山村教育领路人,我将更奋然地前行!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河南教育资讯在线网 豫ICP备20019346号 版权所有